[觀點] 服飾迷思雜談

你對一件美麗的衣服有什麼期許?你覺得一雙優雅的鞋子該值什麼價錢?當網友嫌韓貨貴、嫌中國製不好、嫌擁有的東西不夠獨一無二……我都會很想拉把椅子過來,語重心長的講述一個業界邊緣人士的心得。

 

*韓貨賣太貴?

我都會很想問:去過東大門批貨嗎?看過現的批價嗎?當成本動不動一千台幣起,妳希望賣家只加一百塊錢賣給妳?早期韓貨有匯率上的優勢,現在沒有。

 

東大門越來越不便宜是事實。加上有很多中國批貨人進駐,一邊在中國開韓貨店,一邊拿了貨品回頭打版大量生產。韓貨價錢越來越亂。

 

我就曾經遇到朋友在韓國批貨傳line給我看圖,同一時間一個中國的廠商傳了wechat给我。照片是同一件衣服。中國的廠商問我:覺得會不會賣?他們正在韓國採樣品……當市場越來越亂,要維持正韓血統的人只能往高價設計感商品奔去。講白了,你希望用多少錢換到多少東西?更不要提那些深夜批貨、扛重物、趕飛機、煩庫存退換的心力問題。這些都不是免費的……

 

我每次看到一些沒人罵賣家賺很大。我都會想:為什麼要質疑別人的辛勞與努力?

 

*MIC不好?

對MIC的恐懼我們都遇過。中國製不好?為什麼一堆名牌在中國設廠?MIT有比較高級嗎?台灣也出現過塑化劑、銅葉綠素、地溝油。台灣製到底有沒有比較好?實話是台灣目前的法規與執行面上確實有其優勢。

 

不過總歸來說:產地問題其實不如品管與檢驗重要。

 

從品牌內控來看,很多當紅的服飾品牌是所謂的網紅品牌。而很多網紅品牌是從批貨進階到訂製生產,但是這中間有很多細節或許網紅品牌管不到,甚至是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願意買大品牌?因為大品牌通常有商譽要維護。(我也說了,是通常)

 

再來,產地問題與出口地問題。產地本身的法規檢驗與出口地的法規檢驗會決定很多事情。因為先進國家通常法規嚴謹,執行相對徹底,罰則也十分驚人。

 

建議大家想想自己拒絕某個產地是對於品質的擔憂還是道德上的顧慮?情感上的不認同?

 

印尼跟孟加拉工人作業環境更差,薪水更低。但是很多歐美品牌,一件兩三千塊台幣起跳的衣服,都是從這邊出產,台灣的消費者卻通常不會說出:我不要買孟加拉出產的黑心商品!(有興趣了解孟加拉成衣製造業悲劇的人,可以自行google看看。)(這時候,你就搞清楚自己顧慮的其實不是品質,而是情感的層面。)

 

資本主義是一條長長的剝削鏈。我們當下看起來實在不怎樣的小確幸,也是有別人的血汗在裡頭。有時候端看剝削的是哪一端,剝削的是否是地球的資源。

 

你當然可以討厭一個產地,所以不買該產地商品,但請不要陷入產地=品質的迷思。你可以拒絕購買(因為品質/道德/感情/代言人/不爽)但你至少要認知自己在拒絕什麼。這層認知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層認知,也不會有更明確的訴求出現,不會有人去要求知名品牌為環境負責。不會有人在意一杯咖啡的售價之於咖啡貧農的收入,不會有人去關注一件潮服跟孟加拉童工之間的關係。

 

總是要知道了,才會有人開始關心。

 

明確的認知,你更可以決定要怎麼使用自身金錢,怎麼建構自己的價值觀。

 

*想要漂亮又獨一無二的東西?

請問CP值高的東西要哪邊找?

來,請先看一張圖:

(不知道該圖的原作者是哪位。如有侵權,望請告知。)

 

便宜的東西不是沒有:

看材質、

看產量、

看製作精細度、

看季節、

看多晚跟上流行

 

就我自己的經驗最重要的是材質、多晚跟上流行、產量這三點。

 

材質是硬成本。原物料歷年來幾乎只有上漲沒有下滑。都是變了心的女朋友,標標準準的一去不回頭,還拋了一個帳單讓你傷心淚流。通常只有兩個原因會讓面料價錢往下掉:製作的廠商多了或者老闆倒了。(布頭布尾製造那種又是另外一個概念了……我們跳過不提)

 

很多布料一開始很貴,後來很便宜。都是因為工廠看到某樣東西:好高貴好賣錢!就一窩蜂的生產。之後價錢一步步被打爛。「多晚跟上流行」很大一個程度上,決定了衣服的價錢。我舉一個例子:一塊特殊花紗做的多層裙,最早我看到的時候是韓國廠商下單的東西。批貨成本逼近2000台幣。後來大賣,廠商追單,給出來的批貨成本掉到1800台幣。

 

一年半後,中國一家知名網路服飾品牌,打版做了幾乎一模一樣的東西。第一批作了四萬多件!一件衣服的售價123塊人民幣。如果妳願意晚一年半,然後還在網路上尋覓這件衣服?恭喜妳,妳的買價可能是最初的四分之一。

 

前提是這件衣服還有人做,然後妳還找得到。

 

進了時尚周邊產業,常常會讓我想起穿著Prada的惡魔裡面的一段話:

 

===

 

時尚總編對著初出茅廬卻自視甚高的助理說:

 

「妳認為這一切都與妳無關。妳打開妳的衣櫥,挑了件鬆垮的藍毛衣,比方說,因為妳想告訴全世界,妳在乎自己的內在比外表來得重要的多。

 

但妳不瞭解,那毛衣不光是藍色,它不是藍綠色也不是寶藍色,事實上,它是天藍色;妳也天真的不知道,2002年Oscar de la Renta推出一系列天藍色的衣服,然後我想是YSL推出了天藍色的軍裝外套,緊接著,天藍色出現在八位不同設計師的作品裡,然後就大量出現在百貨公司,再流傳到一些糟糕的休閒服飾店,而就在這些休閒服飾店裡,妳從某個特價櫃上挑了出來。

 

無論如何,這個藍色代表了幾百萬的商機,還有無數的工作機會。

 

這實在有點滑稽,當妳自認做了選擇與所謂時裝業劃清了界線,而事實上妳正穿著一件毛衣,是由這房間的人從一堆玩意中替妳挑出來的。」

 

====

 

這段話,我時常在工作時想起。幾乎所有你看到的美麗東西,背後都有設計師的心血。

 

如果妳開始關注伸展台上的時尚,你會發現大概幾季後,這些伸展台上的設計元素會出現在韓貨、日貨或者百貨公司的本土品牌中。接著是網拍跟地攤。雖然這個順序因為網路發達開始有了變動,我會看到面料商截圖截了一張時尚週的Instargram對我說:您看看這個印花如何!有沒有很洋氣?(五十幾歲的工廠大叔如此Fashion!真是嚇掉我全身毛!)

 

但是時尚的順序確實決定了衣服的價錢。時尚的底層,就是大量生產製造的撞衫問題,或者跟風拚潮流的迅速打版,飆速生產以致品質低落。

 

想要材質好?材料是硬成本,躲不開逃不掉。

想要跟隨潮流?就請付出多少代價。

想要獨一無二?請去手作市集。

 

衣服要:

材質好+便宜+不易撞衫有設計感=不存在

 

一分錢一分貨

 

這個標準放諸四海皆然。

 

就算是成本加兩個零當售價的名牌,你也獲得等值的虛榮。

時尚販售夢想,但真的真的,不含以一換百的金錢妄想。

 

 

*2014年的文章,有些細節已經過時了,有些大環境已經變了,但在最細節處修改一下。留一份給自己。網路發言有時候真的一不小心就被時間洗掉。這篇還是看到網友轉貼才撿回來給自己。

 

===
一個很長的ps:

 

很可能逆風向的發言:

購物慶典,就算除去掉所有政治立場或者環保概念,身為服飾相關從業人員,我還是要建議大家在大型購物慶典時買衣服要稍微……想一下。(非常不符合從業人員應該說的話。)

 

為什麼呢?

 

大家在大型購物慶典中能關注到的店家多半都是網紅店家。網紅店家常常有一個共通屬性就是非常跟得上時尚潮流。但這同時代表一件事情:他們每件衣服的籌備生產週期相對短。

 

為了搶佔大型慶典,網紅店家甚至會推出各式各樣的”預購”這些預購其實就是為了估算”到底會賣多少”來考慮備料跟製程問題。很多時候會討人喜歡的東西就那幾樣,會紅的東西其實各家都差不多。原料差不多或者能進行特殊製程的工廠也就那幾家。更多時候,是看下單量回頭跟檔口叫衣服,為了品牌做一些細小的改動。改領標洗標。

 

你以為一件衣服做出來要多少時間?說快可以很快,超級快,無敵神快。但是快,就難免有各種各樣的出包機會。越是熱賣款,爆款,衣服本身爆掉的機會也就……尤其是在雙十一前推出的特供商品。

 

一眼可以看的出來的有車線歪掉,無法立刻看出的有布料壓光轉速給你開兩倍。

 

就算你看網路評價好像這個款式的評價不錯(我們退一萬步不談控評問題。最紅的店家會在新品上市的時候控制評論喔!)也會有批次問題,這一個批次跟下一個批次的品質有差。(衣服克重輕三成這種事情都會發生……)

 

如果是早就存在的商品,只是在雙十一期間折扣。這類的問題會相對小很多,但是庫存是壓死服飾業最快也最容易的東西。所以大家都希望庫存越低越好,(這也是為什麼預購時間越來越長,也是為什麼快時尚品牌一年四季無時無刻都在降價。)

 

大家當然都希望由賣量去推生產量。以往服飾業不會拖到秋冬才生產秋冬服飾,可是現在……就一個字,亂。

 

要在購物慶典買東西,這時候我會推薦大家買規格品。例如幫寶適尿布/蘋果手機/飛利浦萬用鍋這種東西,全部的通路賣的都是一樣的商品。這時候只會有價格上的戰爭,網路發達,消費者這時候特別好比價。而且這些東西是一年四季都存在的商品,並且是大量存在的商品。不會為了搶快,搶時效在這個時候拚死生產。

 

雙十一要買衣服可以,如果不是買基本款,就買長期存在的商品。(所謂”不會死”的商品。)這種東西爆掉的機率低很多。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