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活動] 賦格,孩子們的交響樂。音樂親子活動。
參加兒童音樂活動並非期待孩子因啟發進而熱愛古典樂,考什麼音樂檢定,習得什麼高深的演奏技巧。我只希望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愛。養育孩子,會時時刻刻回望,與自己過往的人生對照。東亞的教育太強調實際有用。藝術課程肯定為會了英數理化讓步。
偏偏人生中許多最美好的事皆屬無用之用。旅行,詩文,花與咖啡……不為無用之事,何遣有涯之生?想讓孩子早點接觸這些東西,點亮一些關於藝術的光,讓這一點美的閃耀,伴他們長大。
老實說賦格的活動在親子活動中是高單價活動,但之前曾有政府補助。(很神奇吧?開始觀察收集後發現政府補助的育兒活動其實很多!超級多!)也就因為這樣去了兩場活動。除去單價不可愛之外,整體是非常推薦的活動。(一般場次跟假日節慶廠的價格還會有差距。)
活動現場會有一個老師講改編的童話+一名該場主打的交響樂手配合+一名鋼琴樂師伴奏。故事中會穿插趣味律動跟小遊戲。開場前還會有該場主打的樂器介紹,結束後還會有時間讓孩子摸摸樂器。
我覺得最棒的就是可以讓孩子近距離接觸交響樂器!接觸到日常生活中不太會有機會接觸的東西,孩子對此類新奇事物的印象總是深刻。
(法國號這場就在孩子面前拆解法國號,還讓小孩頭戴法國號零件。)
中提琴這場就有準備兒童尺寸的中提琴讓小孩自己嘗試看看。
台中的活動地點在歌劇院,環境舒適,活動前後附近也有地方可以放電與用餐。除了前述一場活動有三個老師之外,活動主辦方很用心的一點是現場工作人員數量很足。每場大概都有十幾二十名小孩,加上大人最多四十人。但是每場的工作人員(不含老師)都有三四名以上。手動算一算就會知道這個成本確實不低。
活動建議是一到六歲孩子,個人感想是三歲以後的孩子接觸會更有感覺。如果想讓孩子學習樂器,這也是一個近距離聆聽專業演奏且氣氛輕鬆的地方。活動結束後孩子還能摸摸樂器,有助孩子自己下定決心,或許比家長指定一個樂器讓孩子去學習更有內驅力。
賦格孩子們的交響樂的FB上面會有課程表,活動時間。還會有折扣訊息。(我最近就是沒看FB就直接訂票的笨蛋……)上面偶爾還有樂器跟兒童教養的文章。家長也可以去逛一逛。
以下題外話:
非業配。只是覺得我需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介入#資訊流動的方向
當媽之後開始注意到很多親子活動、共學、講堂、兒童活動的消息都在line群組內流傳。有些帶兒童活動的老師甚至連Facebook或IG都不經營,只有line群組!這些都是用正常搜索方法撈不到的資訊。尤其是長期免費資源或平價資源(各種基金會/推廣協會)又會有一點競爭問題。“你有我可能就沒有,我為什麼要說出來?”
所以好活動或便宜的活動,不見得很多人知道,反而是有知名帶團隊的某某媽媽/某某老師主持經營的活動傳播力很足(這種價錢都會高不少)社大活動/社區規劃再造之類名目的活動也不少,很多都很用心。卻卡在傳播力問題。時時會看到人找活動,活動缺人,但是兩邊對不太上。
早期萬事問google,幾乎什麼資訊都可以迅速取得。這些年大概是平台經營者開始注意到控制資訊流向是多麼的有利可圖。開始建立資訊取得的門檻。
FB開始變成了不下廣告就難以被看見的狀態,你追蹤的人根本不會出現在你資訊牆上的窘境。ig是圖片為王且為時間軸模式,滑過去就過去了很難往回找。推特的字符限制,讓長篇大論自然的不會出現。Google則是被亂七八糟的內容農場洗掉了有用的資訊。要取得有用的資訊,變成要花更多時間。line群?要看line群很花時間的好嗎!
這個世界的資訊流動,似乎往奇怪的方向走去。越來越不開放,門檻與同溫層越來越多。
目前能做的努力就是手頭上遇到有用的資訊(尤其育兒資訊)就往外丟出去,(當然也很歡迎大家主動丟給我),看能不能成為正向循環大家也會丟資訊給我。看看有沒有機會把自己擺到一個恰當的位置,當一個資訊的漩流中心。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