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 關於挽回這件事:心理師觀點(上)
最近跟幾個心理師討論到分手後想挽回議題的案例,發現當事人其實有幾個需要釐清的觀點。其實很納悶與心疼,當事人無預警的被提出分手,應該要有個時間空間,好好靜下來整理自己的悲傷,但因為「害怕太久沒有挽回的動作」就會失去挽回的機會,所以有些人都選擇『忽略自己的難過情緒』,急著尋找有什麼補救方式能夠復合、挽回。
於是當事人可能陷入一種融合痛苦、悲傷、憤怒、自責、自我懷疑、擔心、恐懼、焦慮、冷漠、絕望……等負面情緒的狀態,而這些未整理的負面情緒僅能對情侶發洩,於是陷入「沒人可以講」或「講了對方更想遠離你」的漩渦當中,讓自己更無所適從。
被分手的當事人常有個非理性信念:只要挽回了,彼此間的任何問題都會消失不見。這只是不承認雙方存在的相處摩擦而已……因此,心理師並不會聚焦於「如何挽回」這個主題上,即使當事人很想談XD。晤談的主軸會放在當事人自己身上,聽他的感受,在分手這件事裡想到什麼、在關係當中自己的角色與期待,容許當事人講述自己對前男/女友的負面情緒、責罵與抱怨,也傾聽當事人對前男/女友的的想念、依戀,所有好跟不好的回憶。
在晤談中,心理師很清楚挽回不是重點。「指導如何挽回」從來都不是心理師的工作。你想要拋棄你自己來換回復合的機會,我們則是提醒你「你自己」比復合這件事重要多了……。
【尋求應對方式,忽略內在感受】
許多尋求心理協助的當事人,在分手後直覺想問的問題是:『我該如何壓抑自己來換回愛情?』
……這聽起來就是很痛苦的過程。
壓抑自己來讓對方回心轉意,成功挽回了之後,你需要無時無刻地表現得很好,「好得不像自己」,即使最後換回愛情,卻再也不快樂,因為似乎永遠在對方面前矮一截、變得弱勢,這種不對等的相處,不一定是當事人內心渴望的。
但在為了「重新得到對方」的目標之下,當事人不再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覺得需求不重要、期待不重要,只要快點給個答案:告訴我,我該做什麼才能讓前男/女友回心轉意。
於是許多人開始尋找挽回的方法,但因為每個人每個狀況都各不一樣,成功挽回的經驗分享也南轅北轍:從下跪道歉、每天送花、每天送情書、過很久才聯絡關心、默默關心付出、拜託周遭友人勸復合……這種紛亂的資訊,也會讓當事人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採取怎樣的行動,慌亂之下,更不會想照顧自己的情緒、關心自己在愛情中真正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以為擱置自己的期待,只需要蒙著頭往前努力,等到達成目標了就什麼都不用煩惱了。大考制度讓人習慣了這種「不用管自己要什麼、只管去拼命爭取」的價值觀,但在關係當中,無論是哪一方委屈,都會讓關係無法維繫下去,壓抑的一方未必有更多心力能夠照顧對方與照顧自己,最後兩方都不快樂,其中一方又要提分手……(咦?)。
忽視自己,尋求挽回,或許是最直覺的因應方式,但我們聽見的則是:『你,其實想好好被愛』。
想要有人能回應你的情緒,想好好大哭一場,想發洩被否定的憤怒,想說自己並沒有錯,想澄清對方的指責根本就是誤會……。
那些想被愛的需求,被「我不應該說這些,我應該積極挽回」的價值觀壓抑著,所以你不敢表達、也找不到人表達。
用忽視自己的需求來證明自己很愛他。這或許已是某些人慣用的愛人方式,但這種愛情好委屈,好受傷,你有察覺到嗎?
我們不想跟當事人討論、糾結於『應對方式』,我們想聽的是他能多說一點自己的『內在感受』,整理心中關於分離的悲傷、不被接納或被誤會的憤怒、深怕無法獲得更好愛情相處的恐懼。尋求應對方式,卻不去好好整理自己,常常會淪為一種為了維繫關係而做出的付出、妥協與交換。
「我繼續壓抑自己的需求、否認自己的情緒、只以對方的意見為意見、只關注對方的情緒,做出很多很多的保證與付出,來換回他的回心轉意。」
……這聽起來似乎不像是一個健康的愛情。但或許很多人只要愛情,並不在乎它健不健康。
可問題常出現在:「我壓抑了,但換不到愛情」怎麼辦?
奇特的事情出現了,有某部份人奇妙的去怪罪對方:「我壓抑我自己的需求只求挽回,但你都不懂」,然後把氣出在對方身上、甚至採取某些暴力行為……(汗)。
沒有任何人保證『壓抑了就一定能成功復合』、『採取正確的應對方式他就一定會回心轉意』,但不知道為什麼,被分手的人總相信著有挽回的可能,然後忽視自己的感受需求,甚至不想好好聊一聊。為什麼不好好先聊聊自己的感受呢?
===下篇待續===
本文作者為es21。經同意搶先發布,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他的部落格逛逛。
延伸閱讀:
=== Follow me ===
=== Face book ===
=== Instagram ===
=== Plurk ===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