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 找不到好男人?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很難追?
婚戀市場的焦慮,放到網路上常常變成一種集體焦慮。如今更容易演變成一種相互指責,雙方都很努力「找出對方可以改進的地方」結果看到需要改進的地方這麼多?不是洩氣就是憤怒。但是在這個追與被追,甚至追與倒追的情境之中,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
社會氛圍是告訴女生:妳應該「被取悅」,妳「值得」擁有更多。
甚至進一步的論述觀點就出來了!家長對女孩子要富養,小時候就要見過世面,不然二十來歲的時候「太容易被取悅」,太容易「被騙」三十歲之後的女性見過世面了,「不容易被取悅」變成一種社會誇贊的標準,成為一種值得驕傲的優勢。女性可以帶著優雅的微笑,靜靜想著:「我標準很高,我難以取悅,我驕傲!」
社會整體氛圍鼓吹年輕貌美的女性,要求女性「等待被取悅」然後不斷挑剔送上門來的人。鼓勵女性說出:「這種人我不要,那種人我也不要。」在女性自我懷疑是不是挑剔過頭的時候,送上一句「因為妳值得。」
社會氛圍,傳播媒體花很多心思與篇幅,去討論怎樣的花費,怎樣的商業行為能夠取悅女性。幫忙表列許多不真正重要的條件。身高多少,體重多少,年收多少……藉此告知女性妳的標準「應該在哪裡」,甚至告誡男人要在資本世界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才能在婚戀中取得勝利。
所以整個社會架構會塑造出一種女性的常有的婚戀思考是:
*不主動追求男性。
(社會說:這樣太掉身價。社會說:倒追得手男人也不會珍惜。)
*很驕傲自己難以取悅,不好追!
(社會說:女孩子就應該要有眼界,絕對不能將就)
不覺得上面這兩種想法加在一起,就是個很容易出事的矛盾組合嗎?
然後再加一個:
*單身有點丟臉
(社會說:到了一個年紀,完全沒有對象就成了失敗組呢!除非賺很多錢,外表打理得很光鮮!不過就算這樣……還是有可能會被當敗組看喔!)
社會給女性框架,要求女性拉高標準,給了一大堆逼人的規則,很少引導女性清楚表述自己希望相戀相守的對象。卻很少有人認真的跟女性說:「妳能正視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嗎?妳知道要怎樣性格的人會跟自己相處得宜嗎?」
「熱愛精緻奢靡的生活?妳能接受另一半是個工作狂嗎?」
「妳希望找個性溫軟,以家庭為重的男人?妳能接受收入較少或者另一半比較沒主見的可能性嗎?」
現在已經不是古早年代,命令女性戀愛嫁娶後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忍耐到底!遇到爛男人,親朋好友都會大喊「分手吧!」可見「停損」的概念已經出現了,卻還沒有「停利」的概念。
女性從來沒有被教導要好好思考:我要的對象,要擁有哪些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優點?得到這些想要的優點之後,是否就應該接納其他缺點。不再要求,到此停利。我一直想要推廣:正向表述自己想要怎樣的人。不只是列出數字化的條件。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為了面子或者身價原地等待著。
*不要一直挑剔
挑剔可以讓人有虛假的權力感,背後卻同樣是失望。當你挑剔的說出「這不是我要的」,等於同時提醒自己:「我目前沒有我想要的」、「我可能得不到我要的」。
*不要把被取悅當作理所當然
現在社會的現況,社會的通用概念是:男性對想追求的女性討好,對其付出。女性則應該要設下一些障礙,給對方一些考試。大家都只專注討論「如何出題」與「如何通過考試」很少有人去想:為什麼這件事情需要考試?因為談論深層的問題太累人,大家已經跳過這個話題,直接談論我們要怎麼把這個題目出好,考試考好。
如果一個老師去自豪自己出的題目很難,可以刷掉一半以上的修課學生,給人的觀感並不會覺得這老師認真教學,只會覺得刁難。那在婚戀關係中強調自己很難取悅的人,真的要表現得很驕傲自豪嗎?
被取悅,被照顧,都不是愛產生的真正原因。去想想兩人的相處,想想兩人的共鳴。
*不要一直等待
等待被照顧,等待別人來給我選項讓我挑。這種等待會弱化妳自身的力量。要記得,等待、不主動、選項受限都會弱化了妳的力量。
妳有權力選擇你要的對象,妳可以接受別人的好感、喜歡,你也可以表達對別人的好感及喜歡。去接觸、去聊天、去嘗試相處看看,可以試著在不犧牲自己的前提下去關心照顧對方,也讓對方知道自己想要被關心。戀愛給你一個選擇題,能大膽的自己加上「其他」選項,然後自己填答的人,不是比較容易拿分?更何況這從來就不是個選擇題啊XD
談戀愛這種事情,女孩子要做的事情比較像是找到喜歡的對象,然後在他面前鋪一條康莊大道。妳可以看看對方要不要過來,當然也可以大喊:「你不過來?我就過去囉!」
延伸閱讀:
=== Follow me ===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