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人生規劃提早做,填志願之前就應該知道的事情
我自己很認真的感受到教育體制之下,真正重要的事情往往避而不談。
我們的教育在上大學之前幾乎不談錢,上了大學也不見得談錢。
教育當中不談婚戀嫁娶,性教育變成器官教育。
不談職涯規劃,老師家長的態度是:把分數考高就對了!分數考高了你就有選擇的權力。
結果在建構人格的重要時光中,我們到底從教育體制,甚至從家庭當中學到了什麼?服從嗎?
報紙在填志願的時候會報導考上醫學院的學生如何學習,商業雜誌每一期都是創業成功、接班成功的故事。社會熱愛討論成功者的輝煌之路,卻太相信能從成功者身上學習成功,卻忽略了生存者偏差……那些失敗的人,你根本沒有看見。
這個社會只討論成功,鄙視小確幸的追求。但是當人們不求大大成功,只求活得比較好一點的時候,到底該知道些什麼?或許我沒有資格去寫一篇人生指導規劃,但是上只有努力過後的失敗者,才會認真檢討並且思考如何避免再一次的失敗。
我跟先生談到人生與婚姻規劃,講職涯目標與儲蓄理財的時候,我很明顯的感受到先生考慮的東西比我少。這個問題深談過的結論是:他是一路念書就業都沒有真正摔過跤。對他來說:考到好學校,出來找到工作,領到薪水就有錢花……
不需要思考,也就容易缺乏危機感。
我不一樣,我是一個努力過的失敗者,正在一步步贏回自己想要的人生。
有些事情,越早懂越好。成年之前就開始建構你的金錢觀,出社會工作之前你至少要搞懂:保險、儲蓄、理財。
關於錢的事情,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的教導你。因為在錢的事情上,願意對你誠實的人是最少的。網路上不乏誠實素顏的彩妝教學,充斥各式各樣掏心掏肺什麼都教給你的興趣推廣。但是在錢的事情上,理財的事情上,對你誠實的人絕對是最少的。
社會上有太多的操盤專家,保險規劃人,理財達人。然後他們多半都是靠佣金或者收費講座過日子。他們會對你完全誠實嗎?真正發了財的人有必要免費告訴你怎麼發財嗎?別傻了。就算親如父母,在錢的事情上也不太可能對你會誠實以告。一筆一筆告訴你自己有多少錢,做了怎樣的規劃。甚至不乏父母壓榨子女,以孝為名,收取不合理的孝親費,或者拿子女名字去舉債借貸。
管錢理財,這件事情你只能自己來。
存錢理財跟職涯規劃是綁在一起的,所以越早思考越好。
預估妳想要的幸福人生的最低開銷+妳的能力所能換到的收益。我們都知道錢越多越好,但是能讓自己維持在幸福線上的最低開銷到底是多少?就算在腦內模擬有點虛幻,但是越早在腦內模擬越好。拿自己的生活嘗試看看,在不同的地方輪流限縮自己的花費,知道自己放棄什麼依然能感到幸福?我真的花了一段時間去測試看看放棄哪些生活享受,自己依然能感覺到平和幸福。
保有嗜好跟夢想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習得能力,學習用能力與時間換得金錢。卻幾乎沒有花時間學會怎麼換到幸福。往往是把「買買買,全都買的消費力」等同於幸福力。感覺不幸福了?又要去賺更多錢。最終就成為跑在輪迴中的倉鼠。
知道自己該花多少錢,該怎麼感受幸福。就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專業,將來在這個社會上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別人會用怎樣的價錢去購買你的服務?或者你的幸福有很大一塊是時間的彈性與自由,你的職涯規劃能有彈性時間嗎?
我們這個社會早在高中就偷偷把人分成兩類:文組,理工組。就算再怎麼教育適才適性,追求興趣。父母都默默地把子女往理組塞,只因為擔心文組無出路。
真的是這樣嗎?
我自己看到唸分數最高的歷史系或中文系學生,畢業後不知何去何從。不是準備往上唸待學界,就是準備考公務員。彷彿所有的學習只剩下了考試力。但同一時間,我認識熱愛歷史的人知道歷史系不易謀生。頂著名校學歷,大學早早就進了補習班卡位,成為大賺特賺的補教老師。
我聽過科技業的主管抱怨看到履歷,只有一個想法:所有理工系的人都跑來寫程式。資工資管寫程式,電子電機寫程式,生物化學畜產都來寫程式!因為不知何去何從,只好寫程式。但同一時間,聽到有人唸了昆蟲系,沒有進入傳統昆蟲系出路。而是大學開始就投入昆蟲養殖,用甲蟲賺大錢。
這些人很早就思考清楚怎樣用自己的專業創造價值。就算不是走在傳統系所的出路上,他們還是有了自己的出路。
我們動不動會聽到產業大老抱怨:年輕人低薪是因為不努力。但什麼是年輕人該努力的方向?不是努力多加班,而是努力想清楚自己的能力要怎麼變成戰力。去想想去看看自己的系所的出路:
五年前大家都是做什麼工作?
這個系所五年後可能會做什麼工作?
這個系所在不在意證照?
證照是否難以取得?
沒有證照的人是怎樣的出路?
有人無法反抗我父母代填的志願。已經唸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系所,所以希望用興趣賺錢。問題是:
你的興趣能當飯吃嗎?
這口飯能吃到幾歲呢?
把興趣變成工作之後,興趣不再只是興趣,這會是妳想要的嗎?
假設你的興趣是:攝影、健身、閱讀……有機會換到錢嗎?
現在的實習,常常都是系所跟業界聯手壓榨學生。但是預先的就業實習其實是很重要的事情。建議找時間找機會接觸“用你的興趣當飯吃的人”。看看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喜歡攝影,就去看看成為一個職業攝影師到底要付出哪些東西?
器材的投資管理:攝影器材很貴,持有一個攝影棚很貴,但沒有棚不好接案。棚內也需要有擺設造景,擺設造景隔一段時間要換。
接案溝通的困難:接到案子但是案主聽不懂人話,每個案主都跟你講風格但是說不出來風格長怎樣。希望修圖修成這樣那樣不像樣,明明長相奇葩偏偏要修成美女無雙。
累積作品的前期付出,自我推銷提價的困難,甚至職業傷害的避免與保養(器材很重,姿勢很詭異都容易受傷)
你知道得越多,越能摸清楚職業規劃的方向。才能好好考慮,你有多少能耐,這份能耐夠不夠當飯吃?這行飯要吃,又有多難吃!
這些東西,上大學之前就要開始想,上大學了之後要一邊摸索一邊想。每一份工作的專業都需要時間累積,甚至在大學時期就可以開始準備作品。這是一個網路搜索不到等同於你不存在的年代,這是一個力拼SEO的年代。越早留下痕跡,越有機會在將來被看見。
可惜的事情是太多人在國高中的時候被壓抑過度,一直盼望到了大學就可以放心玩一直玩。有餘裕思考人生的時間玩掉了,別說思考人生的夢想與志業,就連思考事業都來不及。
快畢業就思考著要不要唸研究所,多個幾年繼續一邊寫論文,一邊思考人生。
或許出來工作還是沒想出答案,就想學著GAP YEAR旅行的人,進行人生中的出走與尋回。
結果發現出走要錢,自己沒有錢。
傳統教育讓孩子只需煩惱分數,不做金錢思考。就算到了大學,還是只讓孩子煩惱就業。彷彿有一個好分數就能換到好工作……但如果換不到呢?你要用什麼支撐你的生活?難道這個時候才來思考金錢?請先思索並且累積能夠換取金錢的能力,然後進一步思考保險、儲蓄、理財。不是要追求叱吒股海,身家億萬。只是要你管好自己的資產,方便用自己的錢去換到一個比較好的未來。
===
延伸閱讀:
[觀點] 人生規劃提早做,填志願之前就應該知道的事情(理財篇)
附註:
由於對於照片版權的謹慎,配圖照片盡可能是我自身拍攝。
刊頭照片是義大利的五漁村,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覺得這個景點有一點點的文青。不會像巴黎鐵塔那樣的大眾化,也像不像祕魯馬丘比丘那樣遙遠。想要文青一下又不想受苦受累的人應該會喜歡這樣的地方。
我也有人生的困難,請幫忙我!